16、祖三更喚秀入堂,對領導統御有何妙示?
答:古云:「眾前讚美私下規勸。」建立良好圓滿人際關係,也是長者教導後賢,讓屬下有立場,讓神秀有尊嚴的典範。因此五祖三更喚秀入堂是規勸在私下,建立長者的典範,呈現圓滿人際關係最高的領導統御。
17、有一童子唱誦其其偈,對修道所份演的角色有何感受?
答:這提示童心無忌,童年無欺。也是另一個暗示,童子只記得祖師所慈訓,就隨口搬出祖師之言,這是不量己力,衹做一切助緣。
18、五祖為何把惠能所寫偈語,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是否欺騙大眾?
答:因為惠能寫下偈語之後,徒眾總感驚奇會引發徒眾忌妒,五祖深怕惠能受傷害。所以遂將鞋擦了偈。因惠能還未經受五祖師傳授心法,故曰:亦未見性。在者隨將鞋擦了偈,即暗示學道了心法,乃須離一切諸相。
19、五祖為何潛至碓坊,見惠能腰石舂米,那段禪機對話有何印證?
答:五祖將六祖已契悟的偈語,遂將鞋擦了偈,為避徒眾耳目而潛至碓坊,見惠能腰石舂米,深感惠能稱職以任勞無怨,無悔,為求道而忘軀。
20、惠能腰石舂米,對團體修道者有何啟示?
答:惠能腰石舂米,示現衹肯為眾付出,以盡責而心無怨無悔。呈現學道立德,本是為人之所不為,肯忍辱含和。一般世人誤以為於眾目昭昭之下出色,博得掌聲視為成就,忽略為眾付出才是培德的可貴。
21、為何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答:自性乃一身之主,聖佛所示現於世,皆不外於世人生死一大事,五祖提示:「自性若迷,褔何可救。」一切萬事、萬物、萬法,離開不了生命真實義,故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2、既然是第六代祖為何若傳此衣,命如懸絲?
答:1、應在時節因緣,道運暗轉入火宅,讓真心修持者重視心靈實相。
2、凡俗之心衹著重於外在袈裟假相,易為假相爭奪起亂象。
3、真道是離一切假相,因此祖師叮嚀衣為爭端,止汝勿傳,始不惹後患。
4、遵循師訓:
a,達摩祖師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後代澆薄,疑慮競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卻後難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
b、五祖弘忍也提示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
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23、惠明,先是四品將軍,趨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隱草莽中。惠明至,為何提掇不動? 答:惠明當趁及惠能時,欲奪衣缽。惠能擲下衣缽隱草莽中。惠明至為何提掇不動,因為惠能一句此衣表示信物,可以用蠻力爭奪嗎?既然是四品將軍,惠明有足夠智慧與勇氣,當下自愧而提掇不動,並懺悔表示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祖衣而來,望行者為我說法。
24、惠明既然言下大悟,為何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答:惠明受師下點化而言下大悟,大智者所請示是為後代學人做見證,求道受師指點,一般人好奇與貪求,始有惠明所請示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當今世代也有些偏頗自傲者,以自尊自大點性加點命,更以十字口訣,或法吹三極妙道,論說製造神異誘導貪求者入陷,殊不知惠能祖師已有所示,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25、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有何道倫啟示? 答:惠明雖在五祖黃梅處,入門未得,即實未省自己面目,今幸蒙六祖惠能指示,惠明感恩陳述衷言謂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有德祖師呈現尊師重道,護持道場倫理。當今學人該依循之準則,知感恩與推恩,始現道尊德貴,學道者衹要有參學到這段,落實修持怎敢好高自大自稱師做祖而違背道場倫理。
26、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如何釋疑?
答:未開悟者往往落在凡俗之見,專憑感官,落在相對而各自執相,因此有風動,幡動之爭。衹要能突破視野,了悟生命遊戲規則,主審裁判之立處是超然,持如如之心是不被外誘,故六祖說仁者動。
27、印宗:「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有何提示?
答:古德云:「金不鍍金。」一代祖師具足德性,六祖以一句不敢,即呈現完美的內德。當今世代,要如何檢視其真偽?己無實德者,專藉以耀眼詞語來顢頇無知,並以自誇或攀緣來做掩飾,甚至爭個假名相,來添塞其心靈的空虛與妄求。
28、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如何啟悟?
答:凡俗之見,落在二法,說有、說無、之過患。大智者了悟至理無二,明達自性,唯此一事實,其性本無二。
29、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要如何感受時節因緣?
答:感受 天恩師德,此生此世能時逢白陽,同此一會參與道場,有福份蒙恩賜列門牆,入為濟公活佛,月慧師母之弟子,確是有累劫之緣,因此理悟者更加珍借當今因緣。
30、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對於修道有何啟示?
答:真道所教化是先聖所傳,其中具有天命道統與師命傳承,六祖惠能提示:不是冒然自作之智。願聞是冀望有緣得聞先聖所教導者,各人令得自淨己心。得聞大道後;各人自該消除疑慮,先聖後聖其揆一焉是如先代聖人無別。對於修道者須深信道真、理真、天命真之啟示。天命之殊勝,天上事,人間辦,點傳點道時之禮囑,領受恩師命,方能傳達,也不是任何一位點傳可自智亦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