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十一)

第九章經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闡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是從其心思上是否以 天恩師德為依歸,行持上是否以改弊習而變化氣質,作為上是否以和氣與團結,從中檢視其處事上否有公心,遠見,並肯付出慈心與擔當。
若專執持自己有些能耐而誇炫,不如初學者自知功德未立來得安於本份。若擁有實際的能力與名位,又不知謙虛就自恃而傲,這些心態上已有偏差,如古聖所云:「鄉原,不入堯舜之道。」不如心中無物,肯禮敬並傾聽與受教,這是參學者該謹守的一份真誠。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捶擊出過份的銳利,不可能長久持銳一直的保利,太銳利必易受折斷,此暗喻世人若心態不單純,人際關係圍牆門。
古聖云:「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引喩世人從態度與口氣上,切勿憑著已受歷練就顯露鋒芒,所出語句就傷人,總有一天必自嚐苦報,這不可長保是易折損而受挫敗。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祖上餘德,今世有修德擁有褔報與財富,因此金玉盡滿堂,若不知恩惜褔繼而行善佈德,一但福盡德消者,往往是莫能恆保守得住,換而言之若識不透生死一大事,當無常一到,總是要撒手難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窮人勤儉認命是安份,富人勤儉惜福是培德。若自恃富貴而不肯勤儉惜福又起驕態,德損終究必自取其禍。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者持而不敢盈,時以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所揣而銳不敢攻乎異端,雖有金玉滿堂能富而好禮又肯佈德,雖是擁有富貴而弗敢驕態,方存典範。有所作為而不恃、不有、不居、有此心則安逸,謂功成名遂身退即是修道立德,亦是效法高明配天、博厚配地而結合這自然之道

憨山:「天地不勞而成化,聖人以勞而成功,眾人因勞而遂事,事遂者逸,功成者退。故曰:「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多財者驕,高位者慢,多功者伐,大志者狂,勝才者傲,厚德者下,實道者隨。」【憨山夢遊集】

經鑰、一 
師尊慈訓:「修道、辦道一定要無為而為,將眾生當做是你累劫的恩人,一心許天,忘卻自己,縱有成就亦都歸於 上蒼與十方諸佛菩薩;惟如此方不致於跌入道名、道利、道權之爭奪和追求,眼前道場現況,實在令為師惋惜感慨!」
憨山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者;謂世人自恃驕滿之術,因此貪位慕祿而奪取不已。老子提示學人雖是能持,將成功當起步,心態時以歸零,若心中有物而持以盈,不若放下休歇而為高,故不如其已。倘若一旦禍及其身,悔之不及。即若李斯臨刑,顧謂其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此蓋恃善持其盈而不已者之驗也。故云:「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此之謂也。」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者;揣:「顯露鋒芒」,揣摩。銳,精其智思。如蘇、張善揣摩之術者是也。謂世人以智巧自處,恃其善於揣摩,而更益其精銳之思,用智以取功名,進進而不已。老子提示學人:雖是善能揣摩,畢竟不可長保。如蘇張縱橫之術,彼此相詐,不旋踵而身死名滅,此蓋揣銳之驗也。」

功成名不遂又身不退,不知縱有成就亦都歸於 上蒼與十方諸佛菩薩;則易跌入道名、道利、道權而逞強弄權終究心難逸。
古云:「莫怨清廉滋味單,該愁有罪淚鐵窗,貪婪亂神難寢食,磊落無疚處泰然。」

經鑰、二
歷史的見證:
魏武侯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而數勝。」武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其獨以亡,何故也?」對曰:「數戰則民罷,數勝則主憍。以憍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天下鮮矣。憍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矣!夫差之所以自剄於干遂也。」故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淮南子】

白公勝得荊國,不能以府庫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義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毋令人害我。」白公弗聽也。九日,葉公入,乃發大府之貨以予眾,出高庫之兵以賦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擒白公。夫國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謂至貪也。不能為人,又無以自為,可謂至愚矣。譬白公之嗇也,何以異於梟之愛其子也?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淮南子】

經鑰:三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疏。山堂曰:「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功或不足稱而賞之已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禪林寶訓】

二桃殺三士
於西元前七世紀時的中國,諸侯並列。當時齊國有三位武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人英勇善戰,被人們稱為“三勇士”,很受齊國國王的寵愛。久而久之,因受寵得意而忘形,三勇士因而挾功常自傲,就橫行霸道並目中無人。時有一位陰謀家陳無宇,想乘機把這三勇士收買過去,推翻國王以奪取政權。齊國的宰相晏嬰,眼見有惡勢力在擴張,內心十分擔憂。為了國家的安定,晏嬰決定尋找機會除掉這三個勇士。衹憑他一個書生怎有能力來殺掉國王信任的三個武士呢? 有一天,齊國的鄰國魯國的國王來訪,齊國國王在王宮設宴款待他們一行。晏嬰、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嬰見三勇士盛氣淩人、(持而盈之)不可一世的驕態 ,心中便定了主意。乘者宴席進行到一半,晏嬰上前奏請國王,讓他到國王的花園裏摘些桃子來宴請貴客,國王同意了。於是晏嬰到王宮後面的花園裏摘了六粒桃子回來。這六粒桃子,兩國國君各吃了一粒,兩國的相國也各吃了一粒,最後剩下兩粒桃子。晏嬰提議國王,讓兩旁的文武官員各自報功,誰的功勞大就把桃子賞給誰。
國王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可以增加宴會的喜慶氣氛,便要求他的文武官員各自述說自己的功勞。這時,三勇士中的公孫捷(持而盈之)首先站出來說:「從前我陪國王打獵時,曾親手打死一隻老虎,解救國王的危,這算不算功勞大?」

晏嬰說:「這個功勞大,應該受賞賜。」於是,國王賞給公孫捷一粒桃,公孫捷感到很得意。   
三勇士中的第二位勇士古冶子見狀,(持而盈之)搶著站起來說:「打虎不算什麼,我當 年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殺過一頭大黿,救了國王的命,這功勞可不比公孫捷小。」國王聽了,覺得他說得很對,於是把剩下的桃賜給了第二位勇士。  
這時,三勇士中的最後一位田開疆坐不住了。他牢騷滿腹,講述了自己領兵攻打敵國,俘虜敵人五百多人,為國家疆大立下了赫赫戰功。(持而盈之)然後問國王,他的功勞夠不夠大。國王無奈,安慰他說:「你的功勞確實很大,可是你說得太遲,桃子已經沒有了,下次再賞賜你。」
田開疆聽不下去,覺得自己為國征戰反倒受了冷落,而且在眾目睽睽下受到侮辱,氣憤之間,當場拔劍自刎而死。 第一位勇士公孫捷見狀,也拔出劍來說:「我功勞小而受到賞賜,田將軍功 高而沒有得到賞賜,這確實不合情理。」說話之間,順手一劍也自殺身亡。這時,剩下的勇士古冶子跳出來說:「我們三人曾經發誓同生死,今天他們二位已死 ,我怎麼能獨自活著呢?」說完,也自殺了。   
說話之間,三位勇士都自殺身亡,齊國的國王連阻止都來不及,所有的來賓 也都嚇得目瞪口呆。晏嬰以他的智慧,僅僅用了兩隻桃子,就殺掉了三個英勇的武士,巧妙地除掉了國家的隱患。

經鑰:四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持而盈之)。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智者能改過遷善,愚者多蔽飾己非。拈云:「改過不吝,轉愚成智,爭奈不自其過何!」
頌云:「偏見執而善弗遷,逞蠻負強日招愆,
從新革去舊時習,枉則直兮曲則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