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 第十二章

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闡釋:老子指引聖與凡之別;世人易受誘惑而墮落的是沉迷於五色、五音、五味之所好,祇追求滿足短暫感官而貶了永恆的生命價值。
聖佛與凡夫之定論,在於 上天所恩賜的五官,以如何懂得善用與否而已。若心態上不能知足而馳騁,即往外驅逐名聞利祿,田獵是擒獵鳥獸即妄想與狂逐。祇一直想要擁有,追逐得心慌急狂。甚至以不擇手段去傷害,做出戕賊生靈的事。因此聖人是為滿腹的內德涵養,不為滿足感觀的迷思而外馳。所以造就偉大在於去除那外在的迷思,而擇取持守內德修養。

經鑰 一、
嘗聞:「五色人講五色話。」
五色;是指在於社會有不同的名相與地位,世人因忽略聖人所提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若貴為天子而不知修身立德為貴,一但僥倖得位,好以鼠目之盲,隨招集一群聚歛之臣,似役牛代拖拽而後均分,如此做為是令人眼花即心目已盲。
五音;喜聽他人奉承諂媚及阿諛之言,必聽不到忠諫之言,剛愎自用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此可謂令人耳聾。
五味;衹令人享用口福之爽,無忌憚而吃大蝙蝠為強身補健,誘導無知令人垂涎口爽是徒增孽障,被孽障纏心即蒙蔽了理性良知,自性之君迷思了,這怎可能受稱頌為有德仁君?
馳騁田獵;使奸計巧立名目而私肥,所作為違仁悖義如此是令其心似發狂。
難得之貨;凡俗之心將穿綢戴鑽以為貴,忽略聖示:「被褐懷玉與衣錦尚絅」的叮嚀,迷思者則以不擇手段而遺害到生命的尊嚴,此謂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老子將以成就者的心得分享,成就聖人要有實質內德修養謂為腹,勿迷思於感官的聲色與口味,而遺害身心靈的健康,更破壞了生命尊嚴的價值。
故去彼取此;因此智者的心靈上有功與過在拔河,該去除那聲色的迷思而擇取內在的道德涵養。
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之在位者,見利不虞害,貪得不顧恥,以利易身,以財易死。無仁義之德,而有富貴之祿,若蹈坎阱,食於懸門之下,此李斯之所以伏五刑也。
導民以德則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君子進必以道,退不失義,高而勿矜,勞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順;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業。德薄而位高,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鹽鐵論】

經鑰 二、
古云:「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古云:讀經不得深理者,徒紙熟而心惓,福智必一無所成。藥不當病不及不服,言不中理不及不言。藥不當病反傷其命,言不中理反害其身。故易云:「亂之所生則言語以為階。」
肇論:「夫談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違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無味。」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原文: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即以次飲之酒,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肉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潰圍。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說苑、複恩】
解說:秦穆公外出王宮,丟失了自己的駿馬,他親自出去找,看見有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掉了,正在一起煮馬肉吃。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呀」。這些人都害怕驚恐的站起來。秦穆公又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會死人的。」於是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慚愧的走了。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相互說:「咱們到了以死報答穆公給我們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時候了。」於是沖散了包圍,穆公終於倖免於難,並打敗晉國,並俘虜了晉惠公,勝利而歸。
※迷執音色味便差,迷陷水月鏡中花,為腹為目譚高識,歸根復命達仙家。
※心外求玄心更差,水中月影鏡中花,莫崇高識敲文字,一點靈明照自家。
隨順五色、五音、五味、則違真,若無藉以五色、五音、五味、即難以談真。
聖者藉物而言道,據天恩而有道,效師德而植德。道德即成聖成佛之要妙,故道德為腹以導化五色、五音、五味、以增見聞生慧終無憾,可使善法廣通流。
聖言為世人造燭點燈;聖意難契猶愚盲,幸得醫王治昏瞶,心開理徹即不愚,
悟解密契心不盲。
古云:造燭者為求其明,讀經者為求其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暗心。
故造燭不能然,雖有燭不廢暗,讀經不見理,雖讀經不廢愚。
室暗動則有礙,心愚動則過生,過生者為其無智,有礙者為其無照。
故世人但知造燭求明以照室,不解讀經求理以照心。何其愚哉!
琴瑟解者,彈之而得其曲;不解者,彈之空得其聲。
經書解者,讀之而得其理;不解者,讀之空得其言。
故聾者雖聽琴瑟,終不聞琴瑟之聲。愚人雖讀經書,終不見經書之理。
盲人駕船之登彼岸者,不能見水脈而終著灘。
愚人讀經以求福智者,不能解義趣而終獲罪。
盲人著灘不自覺,愚人得罪不自知。
若盲者受導必登彼岸,愚人受教必出生死。
世咸共知盲人求別水者駕船,終不知愚求解理人問道。
是以生則憂惶百慮,死則流轉三塗,何其苦哉!
論語:「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眞言要決】

經鑰 三、
黃檗云:「不識自心皆名邪行,盡作天魔外道水陸諸神,如此修行,當復何益?」
古云:「聰之所去,則震雷不能使之聞,明之所棄,則三光不能使之見,豈轟磕之音細,而麗天之景微哉?而聾夫謂之無聲焉,瞽者謂之無物焉。又況管弦之和音,山龍之綺粲,安能賞克諧之雅韻,暐曄之鱗藻哉?故聾瞽在乎形器,則不信豐隆之與玄象矣。而況物有微於此者乎?暗昧滯乎心神,則不信有周孔於在昔矣。況告之以神仙之道乎?」
牟子曰:「渴者不必須江海而飲,飢者不必待敖倉而飽。道為智者設,辯為達者通,書為曉者傳,事為見者明。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若說佛經之語,談無為之要,譬對盲者說五色,為聾者奏五音也。師曠雖巧不能彈無絃之琴,狐貉雖熅不能熱無氣之人。」
禪意故事:
有位和尚與友人談「心」。和尚說:「音字底下加一個心是什麽?」座中有人說:「我生平沒有見過這個字。」另有人說:「曾經在一本古書看過。」還有人說:「我常看到這個字,只是現在怎麽也想不起來。」也有人用手在桌上畫者說:「一定沒有這個字。」這答案是『意』字。
頌曰:最是平常最神奇,說出懸空人不知,
諸多紛紛求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

經鑰、四

經典要義不外於指引世人歸根復命,明乎身有主宰之「君」謂其歸根,得知賦此主宰者,老子稱 祂為萬物之母。眼耳鼻舌心意均為臣;臣之眼以辨五色、耳辨五音,口發五音、舌辨五味不入俗諦而迷失,能攝受以達其理,此謂復命。

道不離俗,以俗悟入其道,衹因天上事人間辦,修道於俗中培德而成聖。

古云:「賢者之為人臣,北面委質,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而上盡制之。今夫輕爵祿,易去亡,以擇其主,臣不謂廉。詐說逆法,倍主強諫,臣不謂忠。行惠施利,收下為名,臣不謂仁。離俗隱居,而以作非上,臣不謂義。」【韓非子】

修身之人所處事,將五色以和顏悅色、五音以善言雅音、五味以遠離葷腥、呈現於忠廉仁義,此謂轉迷入悟。

由於各自因緣與福報有懸殊;釋論云:「持戒為皮,禪定為血,智慧為骨,微妙善心為髓。」

老子提示世人要依據道德,勿被五色、五音、五味、而馳騁田獵。祇要心神不得寧靜是險象叢生,則令人目盲耳聾或口爽,甚至心發狂。

師尊慈示:「登山望海,看看自己的志向,想想自己的肚量。禮佛敬神,省省自己的行徑,摸摸自己的良心。對人生永遠抱持光明思想前進,對普渡眾生有正面肯定與積極參與才能減少生命的障礙,增強生命的韌度,提高生命的能量。修正無明驕傲任性的自我以平心靜氣看待不同的想法,欣賞不同的做法,才能亨有享其豐富和諧的人生。真正的愛是讓彼此精進,不墮落。彼此自在,不牽絆。彼此清靜,不煩亂。彼此快樂,不痛苦。」

師尊慈示:孝是人世間最巨大的力量。

孝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行為。

孝是人生中最可貴的擁有。

孝是歷史上最感人的遺產。」

師尊慈示:「幸福來自於自心清靜,不貪不妄的思想以及行為端正。由大慈大悲的言行,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能平平安安生活;老老實實修道;正正當當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即是幸福。欲脫枷鎖,先破執著。欲躲閻羅,當斷污濁。欲得安樂,應止爭奪。欲成佛果,須明真我。」

※若過分追求感官刺激,必傷其身又亂其心。現在科學家們已證實了這一點。

據《新科學家》雜誌2005年8月12日報道,色情圖片會讓人暫時失明。有關人士因此建議禁止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出現色情廣告,這樣會避免許多交通事故。

報道中說:美國的科學家們發現,當一個人在看過暴力或色情圖片之後,視覺的感知能力會暫時受到影響。

英國的公路安全組織Brake的發言人說,廣告公司應該考慮到暴力或色情廣告在交通要道上對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說:「司機的瞬間疏忽就會導致車禍或死亡。對此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拜高中(ColumbineHighSchool)的兩名學生持槍闖入校園,在校園內瘋狂開槍,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名教師,事後因畏罪也自殺。

當今社會的價值觀貶值而產生不正確導向,反映在各個領域裡,不知不覺的改變著人,毒害著人類,還在造就著大量的所謂反傳統、反正統、反道德觀念的魔性人類,這才是隱憂,有此毒素的漫而污染到大環境的社會經濟成長。

經鑰、五

此章提示利害得失之要,教導學人在塵不染塵,儒門以物格致知之德謂離欲之行。人心迷妄甘自墮聲色之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眼若流逸奔於色,自然失其正見,故盲。耳若流逸奔於聲,自然失其真聞,故聾。舌若流逸奔於味,自然失其真味,故爽。心若流逸奔於境,自然失其正定,故發狂。行若逐於貨利,自然失其正操,故有妨。所謂逐利令人智昏而喪心,罪在貪得而無厭者也。

聖人悉知物欲之為害,雖居五欲世界之中,必修離欲之行,悉知量自知足。如偃鼠飲河,不過實腹而已。不可貪求縱耳目之觀。諺語有之;羅綺千箱,不過一暖,食前方丈,不過一飽,其餘盡為榮觀而已。故老子云: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乃去貪欲之心,須修離欲之行,故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紅黃藍白黑,五色紛雜,眼花撩亂,就因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謂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宮商角徵羽,五音雜沓,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就因不能聽無聲之妙音謂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爽即亡也。酸甜苦辣鹹,五味蒸騰,人好嗜五味於口,而傷五臟元氣謂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臣為心猿意馬,跑馬田獵,心意紛馳,迷失本性,就因好聲色而追逐,使精神散亡故發狂也。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妨即傷也。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意欲,不知厭足,則行傷身辱也。忘失道尊德貴而喜金玉珠鑽視為珍貴寶物,難得財貨,惹引發殺機,因此令人行動受到傷害。

是以聖人為腹;嚴守天性之五常,不迷於六情,有此志節正氣以養神明,終可成就為聖佛,因此聖人為腹以培德。

不為目;臣聽君令目不妄視,妄視者神亂易失德故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去彼目之妄視,即誰在主導著衣、喫飯、屙矢、放尿、駝箇死尸路上行這些臣民外相,悟得底謂取此腹之養性。

禪意故事;

開善導謙禪師初依圜悟,後從師徑山,師徑山令謙往長沙通紫巖居士書。謙自謂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更作此行,復廢歲月,意欲無往。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謙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語元曰,我參禪殊無得力處,今又途中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曰:「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圜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謙曰:「五件何事?」元曰:「著衣、喫飯、屙矢、放尿、駝箇死尸路上行。」謙於言下領旨,及謙通書歸師於半山亭望見便曰:「者漢和骨頭都換了也。」謙聞曰:「老漢驗人處應不讓釋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