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 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闡釋:
無憂在於同沾 天恩師德的殊勝因緣,幸授真傳之「絕學」才能呈現孔德之容。孔德之容乃指呈顯大德,惟道是從,道是德之根源,因此惟有依循大道才有大德的呈現。道之為物是源由貴食母。
老子於清靜經已明示:「大道無形、無情、無名。」所生化出道之為物即天地、日月、萬物。」
惟恍惟惚;道是玄之又玄,聖者藉物言道,以彷彿為引喻。恍兮惚兮;其中有象,聖者所引喻從有形之物來契悟其無形所潛在的一股靈炁之精微。彷彿藉以天地、日月與萬物這些有形,皆是由「道」之無形為所呈現之外象。
窈是微不可見;冥是深遠莫測,天下莫能知,又視之弗見、聽之弗聞、更難以引述。雖是深遠莫測,冥雖是弗知、弗見、弗聞、也難以引述,但其中有精,此精是致廣大而盡精微所潛在之靈炁。
人體由五行之氣(象),五臟之體(物),也必須有五常之(精),此其精甚真,故有「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結貫人天。」古今聖佛所傳授之心法,不外於提示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是道脈傳承。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是佛佛惟傳,師師密付,無可消失的見證。
從「以閱」是由參修可貫古而通今,依循六祖所示:「先聖所傳,從上來默傳吩咐。」則其中甚真而有信。眾甫是子思聖者所指引「明道之本源出於天。」天即是眾甫,即眾物之父,亦指造物主「道」。老子明言;「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是萬物之母。」
淮南子:「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老子直示:「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明證道之玄深遠莫測,即提醒世人切勿以凡眼而任意去評測聖意。
以此;惟有以此「道」可解眾惑;「道」可使信眾建立「孔德」而成聖真。

句解:
孔德之容: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大學篇】
孔夫子讚嘆舜其大孝也與!大孝在於知眾甫之然並惟道是從才能有孔德再造就為聖人。上天廣慈差派聖佛示現人間,道運於天子應運,以一人導化萬民,故尊為天子,德佈萬民故富有四海之內,使後世追思敬仰而宗廟饗之,德蔭子孫能榮耀而保之。
唯道是從:德由道而延生,若非依循大道,必難以成就大德,故謂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生育天地、運行日月與長養萬物,所造化之玄妙實不可言。古德明示:「說似一物則不中。」聖者藉物言道以恍惚是彷彿,指其無所定也,佛以彷彿「化城」,「寶所」為指引。
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大道無形,藉以有形彷彿、日月與萬物,是由「道」所呈現出之外象。形之可見,成物;氣之可見,成象。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物」是指凡所有相;亦是天地、日月與萬物的一切象當中,惟有「道」是所主宰的實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兮冥兮是幽深更莫測。「精」乃炁之極也。「道」惟窈冥無形,其中有真精,是呈現生命永恆的價值,成德之陽氣。
其精甚真:德所存之精氣,其妙甚真是指生命,絕非有飾。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漁父篇】
其中有信:「信」乃指真實,道之本體,文字上的提示上下左右給合成「十字」,聖人藉十字架提醒世人,過猶不及,左仁右義,上禮下智,仁義禮智,成四端,中心是「信」,故其中有信。耶穌聖人以「信」者得救。儒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是指十字真理的「中」,亦暗示:中者天下之正道,「道」匿功藏名,雖潛在其中,但有「心法」之信息可據。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嘗聞:「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道」至真之極,老子已明言:「大道無形、無情、無名。」因此天地、日月與萬物,自古至今無不由「道」而成就一切,永不止息。
以閱眾甫:閱,稟也,檢視。甫;父也,指萬物之始祖。由古往聖佛或高僧大德皆同證「道」是萬物的起源。「眾甫」指靈府之本。【莊子德充符篇】「眾甫」亦是指萬物的起源。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眾甫」即是萬物之母;天下母。造物主 上帝的玄奧,是深之莫測;佛經云:「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佛智難測,何況 造物主亦是萬靈真宰?聖佛皆奉命 造物主而示現於世。
聖者老子自示:「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來提醒學人慎思,切勿自是、自傲。老子於道德經有多次的叮嚀;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有名萬物之母;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以此:以此「眾甫」是惟一必徑,才能造就出聖德風範的孔德。眾甫;於佛曰:不二法門,莊子所云:「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知北遊】

經鑰: 一、
孔德之容;來自於有明智與福報,沾受 天恩師德的殊勝,因為任何人都不願意活在困惑的陰霾中而受痛苦,於處事上能不盲從,行事上能不誤導。
惟道是從;可了悟,更感受惟有天命明師,才能指引讓信眾惟道是從。聖經:「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五:24】
惟道是從;可釋眾疑,深信心法道脈之真傳是萬物一府,得死生同狀之究竟涅槃。
惟道是從;從聖靈參透萬事,就是 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惟道是從;可明悟先聖所傳,祇要各令淨心,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
惟道是從;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惟道是從;聖經:「只有 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
是 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 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 上帝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 上帝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 上帝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 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纔能看透。」【林前二:14】
知眾甫之然哉:眾甫就是指眾人的父。聖經:「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
上帝的兒女。」【羅八:16】
窈兮冥兮;就是超乎眾人之上;其精甚真;是貫乎眾人之中;其中有信;就是也住在眾人之內。聖經「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6】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聖經:「深哉! 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 祂的判斷何其難測! 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 祂的謀士呢?」
【羅十一:34】

經鑰:二、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莊子云:「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天樂者,聖人之心,以畜天下也。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莊子天道篇】
莊子提示:「能通達於萬物謂之知天樂命,即聖人之本心,以此可畜養天下蒼生啊。」
成就德性,惟有依道而行,古代君王乃奉天之命而示現人間,尊為帝王以替天佈德故謂天子;莊子直示:古帝王之德,以天地為根本,以道德為宗主,以無為同報 天恩即亙古不變之常理。
老子曰:「通於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服。」通於一即惟道是從,孔德使鬼神服。
老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莊子天地篇】
老子直示談及「道」,是覆載萬物的,洋洋乎大哉!是非常浩大啊!刳心者乃剔去成見與偏見!學道君子若不拋棄十種心中的成見是不能體悟「道」。
懂得感恩與報恩之心者,所處事則易以無為而為之,即可稱之謂「天」;以無為之心所言語,便稱之謂「德」;以愛人利物,不相傷殘便稱之謂「仁」;老子云:「大道無名,長養萬物。」觀看不同的萬物,能同為「道」之一體,便稱之謂「大」;行持上不自恃,或索隱行怪之崖異,心境寬大便稱之謂「寬」;能致大而盡精微,對於萬物雖有不同,以海水一滴,百川同味便稱之謂「富」;學道立愿了愿依愿而行,此執守道規之德,便稱之謂「紀」;遵守綱紀所行道立桿見影,施恩並施慧,受益於眾,樹立盛德成便稱之謂「立」,循於道,萬物具足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君子明乎以此十者,則能韜光其事,其心至大也,充沛乎其為萬物往來則無窮。若是如此,金藏在於山,珍珠藏於深淵,不以貨財為利,不求取貴富;不妄求樂於長壽,不會哀傷於夭折;l 孟子已明言:「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也不以顯達為榮,不以窮困為醜疚;不拘取於一生世情之財利,佔為私己,不自以為得君王之高位而臨天下,認為自己處於顯達。凸顯則明就已違反有德者功成弗居之韜光。萬物皆出於同一根源,得永生即是聖靈不生不滅之死生同狀。

經鑰:三、
北海若曰:「道無終始,物有死生。」【莊子秋水】
易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無極為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為有名,有名者萬物之母。因無名而有名,則天生地生人物生矣!【張三豐】
※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淮南子】
夫道之而無語,名之而無名,視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則道之全焉。體道窮
宗,為世津梁。【列子】
孔子曰:「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漁父篇】

師尊慈示:「在這末後玉石分判的時候,你們都是老天要精選的人才;而上天設這一場考,就是要告訢你們,現在的道場有的一看就知道是左道旁門,有的好像說得很對,又好像不大對,讓你們聽得團團轉,如果有起心動念的人,就跟他去了。
徒啊!左道旁門在剛開始的時候會讓你們覺得好像很好、很對,可是當你靜下來聽的時候,就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了。記住,天垂這個象給你們,就是要你們在心境上好好修。

成就大德,惟有依從大道,修身立德,方能呈現道尊之不二門:古聖明言:「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若不能惟道是從,則易誤入左道旁門;以閱眾甫,方知聖意。趙州禪師以「草鞋頭戴無人會」之禪意提示學人;即古人所云:「冠履不同藏,賢不肖不同位。」此玉石分判明矣。
沾受 天恩師德是時節因緣,惟此方能開啓經藏聖意,始能得其門而入,窺見宗廟之美,室家之奧。
老子直示:「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水離開源頭則河流乾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以道,方能配天,是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之至理。修身之人若不講信用則聲望不高,謹慎超過怠惰便吉利,怠惰超過謹慎便會敗亡。時節因緣;五個聰明人的計謀,比不上一個好時機;想得再周到,比不上遇到一個好世道。
古聖提示:「道之不明,道之不行」;智者,賢者過之是有野心的人,不可給他有做壞事的機會;愚者,不肖者不及是資質愚魯的人,不可給他鋒利武器是容易闖禍出事。經常改變主意的人易嘗失敗,多說話的人易多出紕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