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闡釋:
※聖意深遠莫測,老子遠見於此章深藏能拯救大地的災難的一大妙方;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老子直指人性的弱點,雖有其位而無其德,乃因私心加上野心而製造諸多破壞大自然生態,諸如生化武器,核武試爆,戰爭,種種因素,這是人禍去殘害到地球人類生存,人禍遠勝於天災,人禍所引發天災之後果,併發到地球暖化,温室效應的後遺症,延生禽流感……….。
前一章老子已提示學人:悟道能相信、證道能和平、明道有愛心、行道有善愿;
悟道;從有形天地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禪宗(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證道;五教聖人以及聖佛皆是奉 天下母之勅令,傳達不二法門之心法。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 天下母。)
明道;明師傳授心法即(王處居一焉。)此正信希有在於得聞是經,信解受持不足為難。(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居一焉。)
行道;勿忘根,勿忘恩,勿忘效法天地之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於此章提示對於生命價值的重與輕,處世風格的靜與躁。上古聖佛以厚重自持,有「道」而高於天下;靜以自養,有「德」而貫於古今。
聖意所敬重依萬靈所歸根可以為天下母。老子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此生命之終極真理乃不離『道』之根源。
重:是道體,永恆實相生命之靈性。
輕:是名相,短暫四大假合之軀體。
靈性是假體的根源,故重為輕根。
以悟道;若能重視聖言: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居一焉。與六祖惠能所示:「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即可開悟。
老子所示:「王處居一焉」與六祖所示:「性是王」是指自身的萬乘之主,皆不外於重視自身一點靈性,其根源本來自於天,於覺者自然而重視,迷者茫然而輕視,故重為輕根。
以行道;重為輕根:在於重視道與德,先由悟道不離根源,才會重視生命的根源,不再輕易墮入名聞利祿的陷阱而流浪生死。
古聖明言:君子有三畏,即是重視道尊德貴,小人三不畏即是輕視生命價值觀,而失去了為人處世的根本大原則。
靜為燥君:有足夠的內德涵養,其處世不被域中眼耳鼻口之色聲香味四臣所牽纏,天性之君王,本具足道根,臣聽君令自然平心靜氣而不浮躁。
輜重:聖佛所乘載是給與世人的生命主糧;亦皆為一大事因緣而示現於世,可謂任重而道遠又仁為己任,不亦重乎!
聖佛以身示道,所肩負輜重乃道與德的(無盡藏、無盡燈。)亦是開啟世人智慧的妙方(萬靈丹),故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榮觀:是擁有人爵之名聞利祿;燕處是老子所暗示王處居一焉的谷神;儒門:止於丘隅是自性君王所安適而居。
超然是物格,能離一切相。維摩詰經所示:「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其內德因為能離一切相之物格,於道心乃超越於一切相之外自然而不動。
老子聖意提示:珍惜此生因緣,求得大道能體悟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居一焉。自性可統理自身天下,而今又蒙 天恩加被,若不能得聞大道,既聞不能信守奉行,確是又奈他何?身上雖擁有靈性之君此萬乘之主,而不能重視道與德是歸根與復命,而以身輕浮自心天下,輕浮乃失道之根源,急躁乃失德之昏君。

句解:
重為輕根:輕在於無道德又無仁義;能重視內德修養其處事,就不敢冒然輕舉而妄動,輕舉於法易亂章,妄動則易惹怨招禍。聖言賤貨而貴德,是修身之根本。則厚重以自持,自然四方歸之,天下畏之。
靜為躁君:躁在於無實學又無實德;靜者能以道心處事,順天心聖意,即老子所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不居功。若被眼耳鼻舌之聲色香味此四大所牽動為(躁),道心為君,欲心為臣,臣服君令故謂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輜重是上天所恩賜於世人生命的禮物(天爵)。
聖人示現人間,皆為一大事因緣來渡化世人,聖人是救聖靈的事,所肩負的皆是生命的主糧謂不離輜重。聖經:「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六:51】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已物格,遵行;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榮觀乃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享人間榮華貴爵。
燕處超然:是佛家所謂不動道場。世人所追逐的榮觀是財富與地位,即權勢與享有。孟子盡心上篇:「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比喻看淡享有天下之尊爵謂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是忘却天賦之大任;失根、失君,乃六神無主其自甘墮落而喪自身天下。奈何是聖意的感慨與無奈,猶濟公老師的付出千般愛,換到千滴淚。萬乘之主即儒家之君子慎其獨也。獨是絕對的真理,是指聖靈為自身中的萬乘之主。
而以身輕天下:是賭輸了生命價值;世人所以迷失在於看輕生命根源即離道,雖尊位天子,忽略天賦之大任,常心浮氣躁,專以私心用事即無德;如古代宋太宗「戒石銘」的十六字箴言,即「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此乃賠了尊嚴又損了德行,離道又無德,災禍及身。喜好玩法律遊戲規則,巧思去欺瞞人天可謂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是離道;明智之人若不修其德而茫然崇拜偶像,心中衹一昧貪求,輕浮離道已喪失根源謂輕則失根。
躁則失君:是悖德;處世急躁其理性思考欠細膩,自性之君若被心中三毒四相所蒙蔽易成昏君,處事雜亂無方其心浮躁即無德,離道又無德處事常以意氣用事,失却耐性寬容與尊重,心靈上不平靜,氣躁謂臣(人心)奪君(道心),即躁則失君。

經鑰一、
師尊慈示:當你很明確地決定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刻的目標時,應該要很莊嚴。為什麼要很莊嚴?因為是你對自己看重、對自己認可,而不是求別人來肯定你。應培養無處不是理天、無處不是淨土的心襟,則菩提道風廣佈人間,為師還憂煩什麼呢?望徒兒把握生命存在的一刻,去開拓這種契機。
肯定道與德是呈現生命的尊嚴即重為輕根:終日若衹縱慾於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自輕而蔽靈源,有失莊嚴之根本。
世人之苦,時嚐受一切的挫敗與困頓,源自於其根基與理念,根基若淺薄其處事必欠隱重,理念若偏頗其態度就浮躁而心不靜,所處事常欠仔細思惟又很粗燥。忽略了生命的根源是不識「君」是主宰自身中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的答案,失根乃離道,加上失君而無德,失隱重又急躁易成昏君,如此輕浮急躁必受流浪生死,終究留下內疚與後悔。
老子提示以「道」為根源,「道」指生命,世人從生與死,以靈性之存亡來分判輕重,人之成與敗,以道德分輕重。學人問道需體悟老子之聖意,老子藉以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居一焉。此「王」引喻自身之靈性亦是一身之君,佛門以此君為一心(菩提心、佛性種子。)四大引喻為萬法或萬教,枝葉。以「道」為重可謂得一心之根本,故重謂輕根。
古德云:「一心為根本,萬物為枝葉,根本壯實,枝葉榮茂,根本枯悴,枝葉夭折。」【禪林寶訓】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是指聖人示現於世,皆為世人生死一大事,布施生命的主糧,輜重即是 上天託付聖者恩賜於世人的生命禮物(天爵),讓有福報之求道者得三寶之妙法與佛陀以得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聖者指引以忠為質,以仁為衛;輕躁即如: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孔子曰:「君子以忠為質,以仁為衛,不出環堵之內,而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圍,何必持劍乎?」子路曰:「由也請攝齊以事先生矣。」【說苑】

經鑰二、
古聖孟子早已明言:「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擴而充之,則可以保四海矣。」於今大地災難頻傳,看在受難者於急危之際,本具天性之善者很自然發出惻隱之心伸出援手予以拯救與解危。
古人云:「患難悉眞心。」從這次88莫拉克颱風狠掃南部所造成摧損不少,以旗山小鎮受淹水有一層樓高,災後道場中人員主動團結與支援,加上一群群志工熱心參與拯災以及賑災,以不分親疏皆展現人溺如己溺,幫助受災户清理。
執政單位也派遣遠從北部 關渡指揮部官兵,南下旗山街支援,官兵們很有秩序,誠懇與盡責,令學界青年以及參與團隊與旗山街市民都很敬仰。
道場教育,道心的活化是老前人德輝的延續,有學界青年的慈善參與,是道脈發展的福音,也是安定社會一股主流。
遭受災難的侵襲,親情的哀傷與受創都是事實,任何人都祈求大地不要有災難,有些執政人員忽略經典中聖意的提示:「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嘗聞:「事出必有因。」災難來自於身為尊爵之萬乘之主有失絜矩之道,一心祇求享一生或一家短暫之榮觀,心態上就輕浮又急躁,用盡私心產生漠視。
漠視道德是永恆生命的美譽與價值觀。
漠視大道是根源,
漠視修道是根基,
漠視行道是根本,而以身輕天下就延禍子孫。
科學家舉證,事實告訴我們,現今地球暖化,温室效應,所有號稱是專家提出的良策即孟子所云:「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因為不解聖意即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災難來自於世人的共業,因為世人往往失本求末,如團隊若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古聖明言:「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奈何萬乘之主,衹重財而輕德此乃以身輕天下,一旦惹成民怨,集聚恨怨自然災劫必不斷。

經鑰三、
經典是指引永恆生命得終極歸宿的藍圖;
經典是消彌大地恩怨並免除災難的妙方。
為拯救地球上的災難,在道德經第廿六章早有藍圖與妙方。
身為萬乘之主對於尊道與貴德以相信、和平、愛心、與善愿;才能實現生命的根源有所重視,重為輕根乃是相信四海本一家,靈性共同源,就不敢輕易予否定。
能有尊爵位為君王是萬乘之主,幸得人身,也嚐受人間冷暖,就能以德化人其心不起貪瞋或起侵犯之念,能靜以和睦共存。和平處世者必有遠慮,不敢輕浮氣躁而擾亂太平。
愛心是以聖人終日行,是將一生的慧命,不離輜重是珍惜每一當下的觀念。雖有人爵福報的榮觀,仍然以身示道,不可忘却天爵的重任。
善愿是呈現內德,燕處超然:是不被虛名、利益、權勢、地位、種種榮觀所牽纏。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聖者感概世人所追求是名聞利祿此人爵,而忽略重視永恆生命的天爵可讓其燕處超然。而以身輕天下是做出違反道德良心,悖離天理以及法律所不允許的事。
身為君王想治理國家安祥福祉,為何不能如愿?古文:「獨木難支大厦。」偉大建立在利益大眾的慧命上,能燕處超然是為百姓造福留典範。
想拯救大地的災難建立在對於「天下母」的共識,相信聖人之言: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相信聖經:「因為凡被 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 上帝的兒子。」【羅八:14】相信聖經:「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 上帝的兒女;」【羅八:16】
惟有相信可消彌私心偏見,可平息比大地更殘忍的災難(戰爭),接受同證我們是 上帝的兒女,共存於大地不要製造戰爭,讓兄弟和睦相處可慰天心 上帝。
武器的研發是傷害地球暖化的禍首,世人再怎樣的節能减碳抵不過一次的戰爭與核子試爆。
惟有和平共處,才能平息殘殺的罪惡。聖經:因為 上帝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上帝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十三:11】
聖經:「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三:2】
聖經:「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
惟有愛心才不敢否定真理而肯與人和平共處,不敢自私而妄稱師做祖或胡言亂道,惑動聾瞽,大家唱和。以身輕天下;善誘人性的弱點而利益掛勾,其心好佔腥羶惹得癡蠅,朝鑽暮嘬,將不法所得利益分贓,蘊成一肚醃臟以當醍醐而自悞,如此失根、失君是製造災禍的始因。
聖經:「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十五:13】
聖經:「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
聖經:「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弗四:3】
古德云:「野狐精怪混入宗門,到處詐稱知識,妄立宗旨,各黨師門,互毀盟主,是非蜂起。本無師承,不信真參實悟,不謁諸方明眼宗匠,妄執己見,輕白登壇,也學拈搥豎拂。舉古諭今,胡言亂道,惑動聾瞽,大家唱和。久而久之,集成一本糟粕,遍地流布,惹得癡蠅,朝鑽暮嘬,蘊成一肚醃臟,以當醍醐,忽然遇著名人達士,一目百碎,只可作話柄談耳。」【語嵩和尚語錄卷八】
惟有善愿才能立己立人,完成大任。
善愿:來自於相信、和平與愛心的結集出真誠的流露,能付諸實踐可以拯救大地免災難,可早日世界能和平至大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