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 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闡釋:
此章老子直示:有福報得聞真道者,要謙卑自牧。入道者明白大道的殊勝,明白世人所追求是人爵而不知天爵,難免存有解不開的黑洞之盲點。慈心善願著者要有古聖所示:「人不知而不慍」的內德涵養,為廣結善綠能知其白,守其如法華經信解品;「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守其黑。
佛陀說:「過去迦葉如來涅槃以後,有一座大佛寺,住有十萬比丘僧。這個僧團中的住持憍傲恃勢,稍有微病就懶不起床,另以盆器裝滿屎尿,驅使他的弟子,拿出去棄捨。他的這位弟子,是已證得初果的聖人。」
道德經第八章老子提示:『上善若水』,要學人效法水性之德以立不朽之德。
又在前章老子提示學人從處世以培德,將『善』落實於言行與思惟為根本。
古聖亦明示:「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此章老子明確指引學人,由知其、守其、為天下、常德、復歸……依循而得明本歸宗。
知其明道之本源、守其實體備於己、為天下仍有存養與省察己身之絜矩、有常德即恆常之德於不離『道』、不乖悖 天心與聖意,始復歸於本來面目這聖神功化。
世人以該知其所知,守其應守,為自身天下負責,使真常之德於不離、不忒、乃足,自然復歸本來面目。不分彼此界限之意。【憨山大師】
老子明示:若怱略不善,乃由不能知其、守其、為天下、常德、復歸;故有開示之詞,謂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確是違反了道與德即謂『不善』,這無論他擁有世界首富的財力與顯爵的地位,確是不足令人所歌頌。
老子藉物言道,一般人以為知道易而守德難,道暗藏於眾水聚歸之處名謂「谿」,世人各具謂天下谿即自身天下之谷神也。惟有從知其、守其、為天下、常德、復歸;知其培德是天性不昧由谷神而率性,道(靈性)之玄奧藏於自身天下之谷神。
憨山云:道之超然於萬物,萬物無可與敵者也,故謂之「雄」。聖人氣與道合,心超物表,無物與敵,而能順物委蛇,與時俱化,不與物競,故曰知其雄。守其雌;由守其雌,故衆德交歸,如水之就下,故爲天下谿也。由乎處下如谿,故但受而不拒,應而不藏,流潤而不竭,故曰常德不離。以入物而物不知,如嬰兒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以能勝物而不傷,故曰復歸於嬰兒。
知白守黑者。白:謂昭然明白,智無不知之意,黑。昏悶無知之貌。式:謂法則。忒:差謬也。謂聖人智包天地,明幷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謂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由其真知而不用其知,故無強知之過謬,故可爲天下式。然強知則有謬,謬則有所不知,既有所不知,則知不極矣。今知既無謬,則知無不極,故曰:復歸於無極。
知榮守辱者,榮;乃光榮貴高,辱;乃污辱賤下,谷。乃虛而能應者也。樸:謂樸素,乃木之未雕斫也。謂聖人自知道光一世,德貴人臣,而不自有其德,乃以污辱賤下,蒙恥含垢以守之。所謂光而不耀,仁常而不居者,虛之至也,故爲天下谷。由其虛,故常德乃足。德自足於中,則不緣飾於外,故復歸於樸素也。以虛而能應物,故樸散則爲器。聖人以此應運出世,則可以官天地,府萬物。故能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化行於世而無棄人棄物,故曰大制不割。割,截斷也,不割者。
句解:
知其雄,守其雌:雄:深知天上天下,惟道獨尊,沾受 天恩師德,有緣聞道者更該謙卑,不可依勢淩人。雄:雖是有道,雌:有培養內德渡化有緣使道脈流佈,無令斷絕,有德始能成道。
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德在卑下,大智之德猶水之就下,滙聚於低窪。老子以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又善用人者,為之下。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即憨山大師所示:真常之德在於處下如谿,故但受而不拒,應而不藏,流潤而不竭,故曰:常德不離。德被萬物以入物而物不知,如嬰兒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以能勝物而不傷。
嬰兒:不失天性之真,其心純善是無邪,喻佛性不昧。
知其白,守其黑:聖佛為渡化世人,若不處在五濁之黑暗的環境,怎能化娑婆為極樂的潔白聖域?修身在於韜光養晦,老子所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皆知善之為善,此眾人皆昭昭、察察很明白,而聖人無為而為,眞誠出以於感恩,報天恩,守住善願為眞理做義工,不與世俗搶功名取利祿,老子謂我獨昏昏、悶悶。
濟公老師所慈示:「不與人爭長論短,」此謂守其黑。
為天下式。為天下式:由當今聖佛示現,祖師之慈心笑容與大肚量之胸懷。濟世處事以公心,謂濟公,使天性不昧謂活佛。道尊德貴是學人進修的不變格式。古聖云:動、行、言、而世為天下「道」、「法」、「則」。放諸四海皆準而不謬,故為天下式。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自性具足五常之德,如嬰兒之善,無私無爭,式:謂法則。忒:差謬也。修身立德是呈現生命價值的原則,是古今成就聖佛之準繩。復歸乃至德配天,直達於至無之極,此謂古之極。
知其榮,守其辱:聖者榮辱同觀,古德已明言:「德修謗興,道高毀來。」明知修身立德是榮宗耀祖,可是歴世業緣未了,善緣難存。金剛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聖佛示現,化人渡世,不以聲色化民,眾皆所知榮者尊顯,辱者卑賤。知尊顯之榮而寧處於卑賤,則能包容天下,如空谷之能容物,心愈虛而道愈充。古今成就聖佛皆是含辱納垢,受盡人間冷,飽受辛酸,受侮受辱是眞誠試金石,也是顯出德性的蹤蹟,方有留下導化後賢所記述之典籍。
為天下谷。為天下谷:谷與谿其義含無異,從內修聖意指引學人謙下自然聚德,從證道聖意指引學人自身之靈穴在於谿,在於谷神,即道元禪師所見證:「眼橫鼻直」,已同沾 天恩師德者可斷疑生信,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真常之德在於救人靈性得終極歸宿,即金剛經所示:「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真常之德在於物格、知至。古聖云:「以去夫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復歸父母未生前,本眞之樸。樸者:不雕不琢,無一物之形而具萬物之質。常德乃足在於君子務本,復歸於樸,樸即本立而道生。
樸散則為器:樸與樸散乃引喻宗與教,古人云:「宗者無言之教,教者有言之宗,實至言也。」樸引喻喜怒哀樂之未發,謂「道」之眞宗,樸散引喻發而皆能中節之權變,謂「教」器具之功用,藉以語言文字做如筏喻者之器,為引渡學人之方便法門,故樸散則為器。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以大道為官長之體,以雌雄、白黑、榮辱、知守、為官長之用。聖人奉天之命示現於世,領受恩師命,領受法勅旨此乃天命之寶鑰,可為信眾開光,開啓智慧之門,可解脫生死輪迴之苦,就因有奉天之命此官長而脈脈傳承始道有道統,事有系統,官長乃天賦之權柄,學人若違悖傳統之道脈,即是不得其門而入,更聖意難測。聖人藉物言道,器用之則全乎其樸,無器不可成,筏尚應捨而本來無一物,也不得以一器之名。
故大制不割:有志於道,乃同見同行,眾之六和合義,故大制不割。大道至尊至貴,是一金成萬器。大道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不因教門之多而分裂了眞宗,猶子女雖不孝,母愛的眞情仍然是不被裁割的。

經鑰一、
老子提示學人:內德來自於擁有尊位與財富,而懂得珍惜與感恩而不自傲。妙喜曰:「節儉放下乃修身之基入道之要,歷觀古人鮮有不節儉放下者,年來衲子遊荊楚買毛褥,過浙右求紡絲,得不愧古人乎?」
由此以知其、守其、為天下、常德至復歸;是修道立德必須依循的格式,於今承蒙 天恩雖得有大道真傳之妙智,而不敢自高自大,又更謙卑服務於眾,此德謂天下谿,將責任化為應該,將行功立德化為感恩應有的回饋,復歸老子所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是如嬰兒其心地善良,無與人爭勝負論得失。
學人若不知谷神是靈性之客棧,有道德備於己即使靈性不墮落謂谷神不死,又靈性是所暫棲之宿謂天地根,即佛家之所示:「不二法門」。
生命的終極價值在於道與德,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學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不在乎己?【禪林寶訓】
參學者不可泥於文字、語言,是方便之器用,猶指月,愚人認指為月,落於戲論,蓋文字言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不能出言象之表,終極不能復歸於嬰兒,無極,樸,此臻善之德。
參學之弊在於大制而自割,海覺元禪師云:「一金成萬器,皆由匠者智,何必毗耶城,人人說不二。」因此分門別派,各立門戶,認非為是,擇己所好,愚迷之人,已病未覺,認毒為藥。
殊不知「天恩師德」之因緣殊勝,道場乃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雖群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今諸方不務守先聖知其、守之、為天下,常德、復歸此依循之法度,好惡偏情,自認多以己是革物。古聖云:「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自身不解所知與該守,如何使後輩當取得正法何?

經鑰二、
知其、守其、復歸於,悟則言言般若,迷時句句瘡疣;從一則故事體悟樸散之器:我在一所大學舉辦一場?如何開啟與使用右腦?的學術講座時,曾向在座的年輕學生們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人最有魅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用紙條寫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歸納起來他(她)們認為以下的三種人最有魅力:(1)俊男美女,(2)家財萬貫的大富豪,(3)有權有勢的政府官員。
我把這三種答案全部寫在黑板上之後,微笑著對他們說:同學們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這三種人在品格方面是一個滿口謊言、言而無信的偽君子,你們還認為他(她)有魅力嗎?全場學生聽了之後鴉雀無聲。我接著說:我認為下面的三種人最有魅力,(1)嚴守誠信、真誠待人的人,(2)心胸寬廣、包容力很大的人,(3)有大智慧的人。學生聽後掌聲雷動。
雖然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喊了一句:真誠多少錢一斤?但是他的提問引起了大家的不滿。我以一個小故事向學生們講述了真誠的可貴:一個黃昏,靜靜的渡口來了四個人,一個富人,一個官員,一個武士和一個詩人。他們都要求老船公把他們擺渡過去,老船公摸著鬍子說:把你們的特長說出來,我就擺渡你們過去。那個富人拿出白花花的銀子說:我有的是金錢。那當官的回答說:你如果擺渡我過河,我可以讓你當一個縣官。武士則揚起手中的劍說:不讓我過河,我可以一劍削了你的……?老船公聽後問那詩人:你有什麽特長?詩人回答說:唉,我一無所有,但是如果我不趕回家,家中的妻子兒女一定會很著急。上船吧!老船公向詩人揮了揮手說:你已經顯示了你的特長,這是最寶貴的財富?詩人上了船之後疑惑的說:老人家,請你告訴我答案。老人一邊搖船一邊說:你的一聲長嘆,你臉上的憂慮是你最好的表白,你的真情流露是四人中最寶貴的。是啊,雖然真誠不能用金錢來計量,但是心靈的真誠是人性最可寶貴的底色。真誠待人,格守信義是與人交往的根本。待人心眼實一點,心誠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合作,因此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離開了真誠,則無所謂友誼可言。真誠相對,則會如沐春風,如晤故人之感。美色、金錢、權勢、武力不是萬能的,它們在世間真情、真意、真心面前是蒼白無力的,世間真誠最可貴。此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師尊慈示:慾乃惡之蒂。有貪心就有妄想,所以要知足常樂、存養省察。身為一個修道人要隨時的反觀自己、格物窮理、去除身物以及心物、摒除心中的雜念,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清靜。
師尊慈示:人生最悲哀的不是死亡,是迷、是執著。修道就是要學習如何捨掉不好的行為,捨掉貪嗔癡三毒,名利、煩惱即不愉快的事,以平等心、知足心、感恩心來面對眾生、面對自己。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了爭奪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道,須知道:
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願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
大制不割:學人該先知其、守其、何謂教。何謂宗。古德云:語言施設之謂教,
忘情默契之謂宗。故宗也者;雖云教外別傳,實卽教內真傳也。如以指指月,認指為月,不可也。謂所指非月,亦不可也。
大道本是完美無缺,種子與枝葉本是宗與教,體與用而已。永嘉大師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直截根源佛所印,擇葉尋枝我不能。」
語云:真人前說不得假,今也假人前說不得真。悲夫!
語云:三日賣不得一擔真,一日賣得三擔假。
吾曰。寕使千日賣不得一擔真,不願一日賣得千擔假。
福薄之人其心偏頗,私心作祟,又好高騖遠自然心地產生歧視而嫉妬。
嫉妬的原因:誤將傲氣當做是莊嚴,因愛面目,不肯謙恭和靄而自傲,怕他人勝我搶我之功,懼他人賢我奪我之能。
嫉妬的副作用:因私心偏見,將善言會變為成見,把人家好心的建議當作逆言,把人家善意的批評當作毀謗,把人家嚴厲的責備當作侮辱。
嫉妬的後遺症:會產生各懷心機,互相排斥攻擊,如此產生亂象漫。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乃提示為人若有失容之慢,則學者必有淩暴之弊,若有動色之諍,則學者必有攻鬪之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