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鑰

中庸古聖有言:「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趣譚老子示現於周朝,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守藏室之吏官(今圖書館館長)。
天意就已啟示了世人,老子出生於苦縣【戶縣】厲鄉【耐鄉】即藏有玄機,要學人對文字勿衹在表面膚淺的認知,須有耐性去更深層的體悟,有關經典中,對於破音字是有玄之又玄的提示,也藏另有含意的話中有話。學人要從有形相的字體再契入無相的心靈實體,始有機會豁然。
大道玄奧本無名,一但執迷於語言文字即落戲論也。雖是戲論,戲論皆是指引的助緣,若無戲論亦難感受老子於62章所示:「道者萬物之奧。」問該如何能坐進此道?以至終極之天下貴?
古聖經典之流傳於人間,乃因 上天鴻慈,不忍大地兒女迷戀世情而流浪生死,故差派五教聖佛示現人間來拯救世人,好讓信眾有得知生命歸根之終極目標與復命之終極歸宿。
當有志參學經典法要者,儒家中庸曰:『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有此明示即須參訪天命明師之「知人」,指授心法真傳之「知天」,使得其門者博學而篤行。
古聖有云:「尊德性而道問學。」 雖多學而識之,若非聖者心法一以貫之,則難言實學也。
博學以至篤行;『博學』明『知天』之『歸根』,即生命之本源。除疑必須『審問』出道脈系統,其實真理是無對侍,衹『慎思』其主事者之心態與企圖,更須『明辨』其領受恩師命之真偽,傳達『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此『眾妙之門』是統理生命根源之樞紐而無疑,再行於外所『篤行』即是恢復本來面目的『復命』。讓此生不再迷失於終極方向目標,始契合「根深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老子提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此知天、知人、以實現普世倫理之終極歸宿。

符號與經典
『?!,。』這些符號,學人就因為有了多少的忽略,終於留下感慨、內疚與遺憾。
老子有提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處眾人之所惡。」指引參學者勿自我複雜,將一切人事物,以聯想、聯接,聯貫、聯結到生命,就易知。更不必往外馳騁或向他外借則易行。
處眾人之所惡:將自認為不重要,來變為重要。將不相關,變為相關。直接契入自身生命,謂天得一,人得一,合理還歸一,與末復合為一理的配天之極。
藉以符號來檢視,從中發現了什麼?接受、轉化、提昇、承擔、付出,一系列從博學至篤行來感受聖與凡之別由,生命價值與尊嚴以及歷經,皆以道德為評量。
經典與符號作為檢視向學者的理念與方向,符號有問號?驚嘆號!逗點,句點。
看似與經典莫不相關的符號卻藏有令人振憾的覺醒。
從問號何謂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闇得燈,來自問?對生命根源認知有多少?如何接受?如何感恩?如何從內修改變自己劣根性?能否篤行於真誠付出。
符號中的問號?
參學者該尋求存疑之癥結,禮請明師指授以除疑。
問號?可明辨出其聖凡:聖者為世人指點迷津,解開問號,令人感恩。
凡夫是存有很多無解的問號,感嘆又遺憾。
聖人提示:以學而時習,從問號中去摸索生命的終極目標,經由知天之明師,指授心法真傳,慶幸能找到答案,即如子得母,如闇得燈,而呈現心中的喜悅,謂不亦說乎!
師徒之間解開問號的關鍵,在於明師的三更授法,使其弟子心開悟解。
驚嘆號!可明辨出其成敗:
俗云:「拍掌叫絕。」
參學過程成與敗,在於叩門者之登堂,再而開門者給予答案的入室。
成者在驚嘆中讚嘆,由具足四因成熟,再契合三寶真傳而欣然信受。
敗者在徬徨中感嘆,因執迷於四相又加上三毒,雖歷經多年,雖名長老,仍殘害不少。
逗點,可明辨出其潛力;逗點是智慧的結晶,將其心得來轉述,並肯指引與分享經驗。
解開問號從有了心契所產生喜悅的驚嘆,有此歷經的信解受持,始能為人解說,所詮釋出段落分明的逗點。
古云:「不在能不能,祇在肯不肯。」若不踐跡亦不入於室,祇逗留又徘徊於聖道門外,怎能為人解說出可釋疑的逗點?
逗點是詮釋將適可而止,該行則行,該止則止,秉持貧而樂,富而好禮,不盲從,
不存有企圖的奉承,也不祇搬他人口內語的鸚鵡禪而陷入戲論。而誤導人我之罪
句點。可明辨出其德行:
結緣與結怨,祇在心念之間,將此眾妙之門使其生命得終極歸宿,也可讓此生留下永恆而劃下圓滿的句點。
即老子曰:「是謂不爭之德,是謂根深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道德經
道德經:是 上帝差派老子來轉贈與世人智慧的心靈禮物。

道:有多重意涵的總結。
道:理也、路也、導也、說也。上帝也, 造物主也、萬物之母也、佛性也、
菩提心也、生命也。
道:是一切禪宗公案解祕的總結。
道:不入道,永難明道。道不明,必難闡道,雖是闡道,即老聃所云:「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這衹是闡揚古人之糟粕而已。
道不明:即流浪生死,淪落為生命浪兒。不行道,無立不朽之德,焉能成道?

道:若歧者即遺忘天恩,錯認生命歸向,因而自傲為大則離道。
德:若跨者即違背師德,誤導生命價值,因而私心作祟則悖德。

道:具有道脈之天恩,即生命的終極目標。若離道,雖行一切善,仍無法使生命歸根。
德:具有師傳之師德,乃生命的終極歸宿,若無德雖廣論一切真,仍無法使靈性復命。
道德:是塑造生命價值的必然,成就聖神仙佛,惟一之路徑也。

道德經:第一章
經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經鑰:(一)
道德經:是 上帝差派老子來轉贈與世人,讓世人能歸根復命的心靈禮物,有此部經典之源由,乃由大智者伊尹的請示,經大德者老子所開示玄機,始留存於今之寶典。
道德經:是塑造生命價值,亦是成就聖神仙佛惟一之必徑也。有承上之繼往聖,上有根源謂「道」,誠於中有「道」而下能啟下開來學,所形於外謂「德」。蔣將所「經」歷皆利益群眾,又能契合天心聖意,值得令人感恩與禮敬謂「經」。
道德經:聖者將生命歷程所「經」過,扮多重角色(千百億化身);有美好人際關係,能以「德」廣結善緣(圓滿報身);以傅播福音立身行「道」,有留下令人感恩,並值得依循典範(清淨法身)。
道德經:是啟化人生命的神聖使命,該共同推動的時代巨輪。
道似中心軸,德似巨輪:經似行動。
道:在佛家曰:「自性清淨。」
在道家曰:「虛靈不昧。」
在儒家曰:「天命之性。」
道:是生命自我肯定的(點);生命歸宿,暗示佛痣。
德:是你我有緣相聚的(線);呈現內德,暗示佛光。
經:是慈心廣渡善緣的(面);價值典範,暗示赤子。
道:是天性本具足仁義禮智信之五常,即生命實相之本體。
德:是率性將五常,誠以實踐於五倫之中謂立德。
經:是依道行德此善行、善言、善計。第廿七章: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

道:有多重意涵的總結。
道:理也、路也、導也、說也。上帝也, 造物主也、萬物之母也、佛性也、菩提心也、生命也。
道:是一切禪宗公案解祕的總結。

道:道不入,難明道;道不明,難闡道;道不行,難成道。上無道脈之師承,雖勤於闡道,即老聃所云:「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這衹是闡揚古人之糟粕而已。
道之不明:即流浪生死,淪落為生命浪兒。
道之不行:既不明道,焉知立身行道以顯父母而盡大孝?
道:具有道脈之天恩,即生命的終極目標。道即一切善可使生命歸根。
德:來自天恩由師傳之佈德,指引生命的終極歸宿,使靈性得以復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ang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